海洋生物视频
Underwater Videos
Underwater Videos

主要生活在浅水的沙地环境,分布很广,鱼鳍像手指一样抓地走路,小时候颜色鲜艳,很受水摄的喜爱。

由印尼潜水导潜Hence Pontoh发现,因此得名,2008 年命名。通常在Halimeda藻类或水螅上发现,形成小群居或成对生活。

幼年的豹纹鲨是黑白条纹的,也叫Zebra Shark,属于须鲨,分布很广。在泰国安达曼海域也很常见。

也叫Jackfish,常以大规模的鱼群出现,这个潜点的鱼群规模极大,浮潜或自由潜都可以看到。

Walking Shark其实并不是真的走路,而是扭动身体尾端,用前面的两对鳍撑地,左右交替,看起来像是走路;一旦着急起来还是会游泳的。“走路”鲨的神奇之处还在于,分布区域局限且不重叠。

毛毛虾在微距摄影里还算是个受欢迎的门类,颜色,体态,形态多样,1 厘米左右的尺寸,基本生活在海藻,海鞘,水螅等环境里。

线纹鳗鲶搜索并搅动沙土寻找食物,幼鱼时期会形成密集的球形鱼群。线纹鳗鲶的第一背鳍和胸鳍具有坚硬的毒棘。

它们通常生活在近海的海草床和覆盖着藻类的浅水区域,体型较小,最大长度可达6.3厘米,尾巴具有可抓握的能力。




它具有独特的、类似于触手的身体结构,几乎完全透明,这些触手张开形成一个“网”,然后快速闭合将猎物困住。幽灵大嘴海蛞蝓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,如果它的触手受到损伤,可以再生。


气泡珊瑚在夜间会伸出带刺细胞的触手,本来以为共生虾是不怕的,原来一不小心也是会被蛰到。

杂色龙虾一般一对儿躲在洞里,见人就躲,这次这只非常大胆,还用触须扫我的相机。

达拉湾群岛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绿海龟的筑巢地点,绿海龟每年返回产卵,在周边海域经常可以看到这种老年的大型海龟。




近几年的研究表明,Reef Manta Ray有 9 种觅食的方式,视频中数只 manta列队,叠加,螺旋上升都是其中有组织的觅食方式。

大部分的鲨鱼和 ray 都是五鳃,护士鲨也是五鳃,但是不太一样的是,第四第五个鳃几乎重叠,乍一看,很有四鳃的错觉。

他们通常成群出现,在大陆架内侧的软质底部之上,时常在珊瑚礁的附近。尾巴上通常有毒刺,这是魟科鱼类的一个显著特征。

体型上介于鲨和 ray 之间,但是 1、 鳃在肚皮面,2、 第一水平鳍与头部结合,这两点更符合 ray 的特点,属于犁头鳐,不过作为俗称的“吉他鲨”更容易记住。


马尔代夫环礁地形,位于赤道附近,加之印度洋两季季风,形成上升流而带来大量的浮游生物,是大型海洋生物经常出没的海域。

刀片鱼在珊瑚礁区很常见,但是看到如比规模的刀片鱼以及满山遍野健康的鹿角珊瑚,还是很让人感动和享受。



也叫黑鳍礁鲨,英文:Blacktip Reef Shark,是珊瑚礁区常见的鲨鱼种类,各地观看鲨鱼群,常常是被当地喂养的。乌翅真鲨还是少数能完全跳出水面的鲨鱼之一。

也叫脆壳雪锉蛤,它们通过开合壳瓣并利用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游动,这种行为在双壳纲中相对罕见。

双斑笛鲷一般成群出现,很容易识别,尾鳍黄色,体侧有明显的两个白色斑点,幼鱼和成鱼在体色上有些不同。

潜水时经常会遇到大群小黄鱼,仔细分辨其实种类各有不同,金带细鲹的识别特征主要是体侧有一条金黄色纵带,鳃盖后上角有黑斑。

奶油色配荧光蓝紫斑点和裙边,让它们深受水摄的喜爱。它们以在一次动作中升高和降低整个外套膜边缘而闻名,使外套膜形成盘状形状,并暴露出它们的脚和口腔触手。



这种绒皮鲉通常夜潜的时候出现,在较浅的水域,muck dive 著名的潜点都有被记录过。比如蓝碧,安汶,阿尼洛等。

圆翅燕鱼的小时候叫红边蝙蝠鱼,生活在浅水区的礁石边,幼鱼的模拟行为,如模仿有毒的海兔和扁虫,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。

珊瑚礁系统很常见的鱼类,随波漂游的游泳方式很独特的,嘴朝下、尾朝上、背向前的姿势,依靠小而薄的腹鳍摆动来改变方向,团队行动整齐一致。

许多章鱼物种,特别是大蓝章鱼,采取一次性繁殖策略,意味着它们在繁殖后不久就会死亡。确保了基因的传递,然后父母代为下一代腾出生态位。

Sweetlips门类的鱼小时候跟成年,外貌变化很大,通常小时候会身体不停转动,每每都很吸引潜水员的注意。

也叫黑线肖孔海龙鱼,海龙世界里的地包天,嘴比较短,跟海马一样也是雄性孵育,雌性直接把卵挂在雄性尾柄上孵化。

这种虾虎鱼通常生活在漂亮的软珊瑚里,根据珊瑚颜色的不同,而体色略有不同,比如黄色,红色,白色等。

也叫条纹叉鼻鲀,它们没有腹鳍,只靠胸鳍和短小的背鳍和臀鳍游泳,泳速不快,所以水下看起来有点萌蠢。但实际上它们的内脏和肌肉带有一定的毒性。

拟态章鱼直到1998年才被发现,在潜水的时候遇到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,它以非常厉害的拟态能力著称,可以伪装成海蛇、狮子鱼、海百合、比目鱼、海葵等的样子。


蓝章鱼也叫Day Octopus,在珊瑚礁区比较常见,一般躲藏在珊瑚礁缝隙中,颜色和形态多变模仿环境。

海绵桶里生物很多,虾,蟹,虾虎鱼等,其中粉红毛铠甲虾最多被拍照,其实它既不是蟹也不是虾,属于铠甲虾科。

也叫大理石虾,或沙龙虾,生活在潮间带至浅海的石缝或珊瑚分枝之间,很害羞,不容易被发现。视频拍自Mariveles Five Fingers (五指湾)潮间带浮潜。



斑马蟹有独特的条状花纹,这些垂直的条纹成为了它的保护色,最奇特的是它的腿的演化,能够适应依附于宿主身上的刺。

幼鱼时期是黄色,从眼睛延伸的蓝线,在成熟时会失去颜色,成年鱼是灰黑色。视频拍自Mariveles Five Fingers (五指湾)潮间带浮潜。

Bigeye Trevally是很常见的鱼类,鱼群规模有大小,遇到遮天蔽日的大群并形成龙卷风式漩涡,是会让人记忆深刻的。


Reef Manta Ray近海蝠鲼经常会在固定的地方做皮肤清洁,一旦被掌握了规律,这些清洁站便会成为潜水员热衷的潜水目的地。

这种地毯鲨英文名叫Tasseled Wobbegong,而被潜水员戏称为挖鼻孔,扁平头部的前部有一条流苏,并具有精致的伪装图案,适合其伏击狩猎方式,夜行居多。只分布在印尼东部,巴新和澳洲北部海域。



因为尾巴上有黑环和五个橙色眼点,又叫孔雀尾海葵虾,通常一对生活在一只海葵上,雄性身体几乎透明。视频拍自Mariveles Five Fingers (五指湾)潮间带浮潜。

这款泡螺不算常见,螺壳上是棕色的网状条纹,一般生活在水深不超过5米的潮间带。视频拍自Mariveles Five Fingers (五指湾)潮间带浮潜。

雪花鳗身体布满黄色的斑点,与其他大部分海鳗不同,它没有尖锐的犬齿,它的牙齿是呈颗粒状,相对性情温和。视频拍自Mariveles Five Fingers (五指湾)潮间带浮潜。

富纳角箱鲀的一个特征是在它背部正中有一根大刺。它的颜色是朱红至淡棕色,占据地盘的雄性是黄色的,带有蓝色的线条。

四带异棘刺鲀属于二齿鲀科,本科鱼种的特征是上下颌各具一枚发达的齿板,所以叫“二齿鲀”。眼大,无腹鳍与侧线,背鳍和臀鳍短而圆,位于身体的后半部。


糖果蟹与软珊瑚共生,根据软珊瑚的颜色,它们的身体颜色也呈现不同,有白色、粉红、黄色到红色不等,软珊瑚虫附着在其壳上来伪装自己。

这是印尼安汶海湾的独有物种,被称为水摄圈的圣杯,这款鱼的长相独特,皮肤图案让人印象深刻,而又因为生活环境复杂,习性不明,而格外难以遇到。

金边炮弹也叫黄纹鳞鲀,公鱼颜色更加鲜艳一些,有蓝色下巴与黄鳍。其个性较其他炮弹鱼中属于较为温和者。

又叫翘臀海葵虾,性感虾Sexy Anemone Shrimp,它通过共生海葵来躲避捕食者。视频拍自Mariveles Five Fingers (五指湾)潮间带浮潜。

花纹细螯蟹最有趣的就是会拿着海葵当拳击手套来防卫自己,又称拳击蟹、啦啦队蟹。主要生活于珊瑚礁浅水中。视频拍自Mariveles Five Fingers (五指湾)潮间带浮潜。

体色白色,边缘有黄色和黑色条纹, 50mm最长体长记录。视频拍自Mariveles Five Fingers (五指湾)潮间带浮潜。

一般认为蓝环章鱼是海洋中毒性最强的生物之一,通常在夜间活动,皮肤下的虹彩细胞在感觉到威胁时,会警示出鲜艳的荧光颜色。

条纹/毛躄鱼的交配有幸遇见过3-4次,但还是没有能拍到满意的视频,一般发生在夜潜的时候,打光,调整相机参数,一会视频一会拍照,手忙脚乱。

当它们受到威胁时,会显示出从亮黄到白到深紫色和红色的体色,极为抢眼。火焰乌贼喜欢把卵产在巢穴中,大约一个月以后会破茧而出。

条纹/毛躄鱼因其外观看起来有毛而得名,但事实上,有些是光滑的,个体之间的颜色和图案根据其环境不同而不同。它是一种伏击掠食者,利用伪装来隐藏和捕食。

Rose Petal Bubble Shell因为美丽的外表而被潜水员喜爱,一般夜潜时,浅水区域可以遇到。

当它们受到威胁时,会显示出从亮黄到白到深紫色和红色的体色,极为抢眼。火焰乌贼喜欢把卵产在巢穴中,大约一个月以后会破茧而出。

海蛞蝓的许多物种都具有攻击性,而这款海蛞蝓也被认为是好斗的,因为触角尖端带有刺胞囊,其中含有它们以“刺”水螅为食而获得的刺细胞。

椰子章鱼生活在海湾或泻湖的沙质底部,经常把自己埋在沙子里,只露出眼睛。喜欢用蛤壳、椰子壳、瓶子和其他人造废弃物品建造隐藏和防御工具。


生活在珊瑚礁生态区,白天捕猎,极其善于伪装,不仅能经常改变颜色,而且能改变皮肤的图案和纹理。颜色的变化是瞬时的,由大脑直接控制的色素细胞产生。

灰礁鲨也叫黑尾真鲨,本鱼栖息于大陆棚、岛屿边缘或珊瑚礁区,常成群巡游,活动力强。在马尔代夫和帕劳的环礁水道口经常可以看到大群的巡游。

螳螂虾一般捕猎的时候很凶猛,估计是攻击速度最快的动物之一,但同时也是很有爱心的母亲,雀尾螳螂虾的卵带像一片丝绒,抱在胸前。

油彩腊膜虾也叫小丑虾,或海星虾,通常以一对出现,以海星为食物。它们十分擅长将海星翻过来,啃食软组织及管足部分直到剩下中心圆盘。


石头鱼在珊瑚礁区算是常见的物种,伪装性很强并且一般都不动。夜潜时候,碰到三只石头鱼如此兴奋还是第一次,应该是交配的前奏了。

豆丁鱿鱼体型很小,一般在海草床的区域容易找到,体长在2厘米左右。貌似它吃小虾的场景很多被拍到,大概这就是它的重点食物之一了。


章鱼呼吸时借助一个孔洞将水吸入外套腔,通过鳃,最后经由虹吸管将水排出。当肌肉促使虹吸管排水时,吸水孔洞就会关闭。喜欢用蛤壳、椰子壳、瓶子和其他人造废弃物品建造隐藏和防御工具。

因由白线和斑点组成了复杂的图案而得名地理海兔,对潜水员来说不算常见物种,一般是夜晚出来沙地觅食,以叶状海藻和海草为食。

这种小天竺鲷口孵卵的时候我一般是在夜潜的时候遇到的,孤零零的躲在某个石头后面,据说天竺鲷口孵卵的时间在7天左右,期间也不能进食。


这种软珊瑚虾生活的珊瑚叫Xenia Softcoral,生活在这种软珊瑚里的生物都极具伪装性,跟珊瑚的结构几乎融为一体,甚至身体的镂空都跟珊瑚一样。

这种硬珊瑚叫火焰滨珊瑚,其实分布很广,但是可以成长成如此规模的海域并不多,托吉安群岛的黑森林潜点沉浸其中极为震撼。

美叶海兔有个漂亮的英文名字叫Butterfly Seaslug,因为形态的美丽而被很多水摄爱好者喜爱,它的咕呦的行走方式也是另一个可爱的部分。


火焰海胆虾,生活在火焰海胆里,也叫Coleman Shrimp科尔曼虾,偶尔才发现,虾腿是能绕到后面挠到后背的。不知道别的虾是不是?